秦皇岛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网络整理 2019-06-13 最新信息

从故宫出发,一路进山向北;走过二百多公里崎岖的山路,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群赫然出现于前,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马嘶鹿鸣,这里便是大清王朝的夏宫-热河离宫。

它同时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等级。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还是《还珠格格》拍摄地。大清王朝,二百六十八年。唯一一个不修长城的朝代,大清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北京的故宫已然巍峨气派,大清为什么还要修筑夏宫?是政治需要还是个人好恶?康熙皇帝的真爱粉乾隆帝,在这开辟了什么样的成就?让乾隆皇帝处处追随膜拜。鸦片战争的罪魁马嘎尔尼,也从这里开始侵华的苗头!传言说这里还发生过意外,某位皇帝竟然遭雷击身亡!慈禧的老公咸丰帝死于此。辛酉政变计划也从这策划?这都到底是什么情况?

今天让我们细细道来,亲自探访这座谜团重重大清王朝的第二权利中心。边看实景边讲述历史上的那些悬案,并探寻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本次打卡坐标: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老样子先照顾一下地理课没学好的同学,发一张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坐标图,笔者认为卫星图是最直观的最易懂的直方图,空间感,地形感,距离感,全都一目了然,可见夏宫位置在北京背面茫茫的深山中。被无数绿植所覆盖。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夏宫也叫避暑山庄,划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和中国版图西高东低相同,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这张图更详细的看到夏宫地形规制,和周围外八庙的布局分布,以及武烈河的走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于选址的精准,全都是风水宝地。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自北京出发,经过高速公路几个小时的跋涉,很快的便到达,先来一张离宫的大门---丽正门,丽正,取自《易经》“日月丽于天”,意思为光明正大的门。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进得门来,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如果你跟导游来的话,导游针对这个避字肯定会大扯特扯了,什么“天下第一错字”之说,什么康熙故意为之,因为有“逃避”之意。所以特意加一笔等等之类的编排。其实如果你对历史熟悉一些,赵孟頫、何绍基,孔府碑帖等都有在辛字下多一笔的写法,事实证明,从秦至清两千余年间,辛字写三笔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康熙皇帝书“避暑山庄”门匾“避”字时在辛字下多一笔的写法是很平常的事,无需猜测编排,资料看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幸运非常,天气赏脸,景色极致的漂亮。先解决第一个疑问。为什么大清不修长城?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回应古北口总兵蔡元“请行修筑长城”的上谕。无独有偶,康熙皇帝到多伦诺尔与喀尔喀蒙古的首领们会盟时,也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伟人的思想是相近的,但仍有所区别。唐太宗李世民认为“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这段是康熙同志的原话,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说就是,老子牛逼,听我名字就吓尿了,整那个破城墙头子有个毛用!?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长城是隔绝的大墙,它隔绝中原与塞外的一切,让华夏文明独立在其他民族之外。同时,长城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墓地”(R·西尔弗伯格,《漫长的边墙》),它宏伟冰冷的城砖下埋葬了约四十万被强征来修筑它而死亡的人民。

事实上,日久年深之后人们才意识到长城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原王朝强盛时,发兵远征塞外,无需筑长城就可以解决边患——秦皇汉武驱逐匈奴,出塞追击,军威浩荡,何须长城?中原王朝衰落时,长城更是毫无用处。明朝末年腐败不堪,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边患层出不穷,内外交困的明朝无法抵御清兵入关,这种情形下的长城对于抵御塞外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反而起到消极的作用。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于是,康熙废弛了长城的修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大墙,这道大墙是无形的,它不隔绝民族,不固守土地。康熙设置木兰围场,以木兰秋狝的方式获得蒙、满之间的民族认同与融合,来达到“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的目的。这道大墙也是具体的,它就是热河行宫(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的大墙,它阻挡了隔阂和猜忌,促进了包容与交流。当康熙在武烈水河谷策划热河行宫的修建时,这座清王朝的夏宫就被赋予了它独特的历史意义。康熙把这座清王朝夏季的政治中心建于长城之外蒙古人的牧场上,并兴建藏传佛教庙宇,以宗教、文化的民族融合手段解决了边患,正体现了康熙皇帝政治的智慧、强大的信心与博大的气魄。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避暑山庄的宫墙高大宏伟,形似长城,至今仍被当地人称之为“小长城”。然而这一切背后的意义却截然不同。从万里长城到避暑山庄,正是中央王朝与游牧民族关系模式的历史性转换,使“中国”史无前例地具有了当代中国的涵义。长城圈住的是中华大地,康熙的大墙圈住的是避暑山庄。虽然康熙的大墙形似长城,避暑山庄也酷似中华大地的缩影,二者却不属于同一时空。一切已经时过境迁,长城之外是满洲人的故乡,是蒙古人的牧场,长城不再是国境,长城内外皆是中国的土地。这一切非凡的变迁,使得“康熙时期中国统一牢固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历代王朝。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ok,大清不修长城的事儿解决,接着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这里修建离宫呢?很简单,就是这地美,玩笑话,主要深层次的原因有三个,咱细细道来: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这第一个原因是自身需要:很简单,就是避暑!北京太特么热了!!!

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康熙皇帝率一队骑兵出长城古北口二百余里,进入热河地区的武烈水河谷,发现不远处有一洼温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不禁暗暗称许。随从官员告诉他,此处曾是蒙古人的牧场,这座温泉名叫热河泉,前方不远即是热河上营。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多次出塞至此狩猎,还曾计划在此拟建避暑城。这个地方立刻引起了康熙的注意,他环顾四周,发现此地人迹罕至,景色优美,河流、湖泊、森林、山脉等多种地貌聚集,且四面山峰林立,雄奇险峻形似众象朝揖。康熙皇帝的前半生以武力统一中国,境内富足升平,境外岁岁供奉,这一切让他志得意满,所以热河的地形很符合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康熙立刻爱上了这人烟稀少、凉风习习的大河谷。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七个月之后,正值夏季,京城非常炎热,康熙皇帝再次来到热河的武烈水河谷,感到这里气候凉爽宜人,山峦林木茂密,峡谷幽静深邃,草地平坦如茵,河流蜿蜒曲折,是避炎驱暑的绝佳去处。并且,热河处于北巡路线的中间地带,离北京并不遥远,各省督抚大臣的奏折朝发夕至,可以快速送抵。康熙皇帝深感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合居住。康熙在踏勘了周围山川形势之后,正式颁令兴建热河行宫。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实拍的景致,这美景真的让人窒息。

接着聊选这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躲避天花疾病

1644年明朝最后一年三四月间,北京流行瘟疫,明朝守城兵士多数患病,每三个城垛才一个守兵,所以李自成兵不血刃就进入北京,崇祯帝吊死在煤山,明朝因此灭亡。吴三桂引满清入关,清朝定都北京。此时天花瘟疫虽说流行过了,可是每年疫病仍有发生,生于关外白山黑水清凉世界的满族的皇室贵胄们比关内人来说,对天花免疫力更低,更容易感染天花。天花瘟疫的流行,对八旗人丁的数量与质量绝对形成了很大的威胁:顺治皇帝所生的8个阿哥6个格格,其中4个阿哥早亡,格格更是只幸存了1个;康熙皇帝35个皇子25个公主,其中15个皇子13个公主早亡。其他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的子女死的则更多。所以,天花瘟疫成了悬在满族皇室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眼熟这个场景吧,恩,火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一部分在这里拍的。

接着聊,防天花几乎成了清朝立国的国策之一。康熙皇帝当年生下不久就被抱出宫外,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福佑寺 “躲避天花”。直到他2岁后染上天花,并挺过这生死劫难后,才搬回宫内,所以康熙皇帝脸上满是瘢痕就是当年患天花留下的。清史记载顺治皇帝不满24岁就因感染天花,最后病死在养心殿。这种状况对康熙皇帝触动很大。康熙皇帝在承德清凉之地建行宫,也是多一处躲避天花的场所。从后来的情况看,当时这一举措还是很有效果的。

康熙曾在《芝径云堤》诗中说:万几少暇出丹阙,乐水乐山好难歇。避暑漠北土脉肥,访向村老寻石碣。众云蒙古牧马场,并乏人家无枯骨。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这第三个原因最主要:政治原因,军事原因和经济原因。承德地处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蒙古、辽东、北京三地交界处。军事原因咱先聊: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亲政不久,诛杀鳌拜,正打算削藩;平西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起兵造反;耿精忠叛于福建和尚之信叛于广东,史称三藩之乱。康熙组织全国兵力平叛,战争打了八年,一直到1681年(康熙二十年)才平定三藩。虽然战争的结果是清朝政府取得了最后胜利,但是战争初期吴三桂兵锋犀利,所向披靡,攻城掠地连战连捷,而清朝的那支曾经号称“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八旗军却连连败北。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八旗兵战斗力下降到如此地步!康熙皇帝从中看到了危机,为了保持满人马背上民族的战斗力,康熙皇帝决定要建立皇家猎场,用以训练官兵。平定三藩当年(1681年),康熙皇帝亲自率领八旗军北上选址。经反复筛选,最后在距京师350千米的翁牛特、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包括现在的围场县和丰宁县坝上地区),用于训练八旗军队,并供清朝皇族和王公大臣行围打猎。为了方便北巡,康熙皇帝在沿途修建了21座行宫。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当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时,内蒙古察哈尔部首领布尼尔乘机在东蒙辽西一带发动叛乱,再加上沙俄帝国不断入侵,很是令清朝政府首尾难以相顾,危机重重。康熙皇帝面对外敌内患觉得必须要增强对蒙古等地的边防管理,并希望在北京北构筑一座无形的长城。承德的地理位置处在三省交界的咽喉要道,恰好满足了这个要求。所以修建承德避暑山庄还有很大的军事意义,康熙皇帝自己在诗中也有表述:“不谈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再聊独特的政治意义:在此地修建避暑山庄还可以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就可以与清廷在较方便的承德沟通交谊。因此,康熙皇帝等还为他们准备了各自的宗教场所,就是避暑山庄外面的庙宇。名义上是避暑,是休息,意义不止于此。余秋雨先生曾经赞叹:康熙皇帝把复杂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意义,转化成为一片幽静的园林,一圈香火缭绕的寺庙……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锷路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接见过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马戛尔尼拿出来说几句,正是由于这次特准,让马戛尔尼看到了帝国内部的空虚和盛世下的凋敝。马戛尔尼回国后的记录,浇灭了欧洲百年中国热,成为鸦片战争的引子。节选几个记录吧:1、盛世下极端贫困的中国人。2、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令英国人惊讶的,是政治上的贫困。3、中国人精神文化上的极端贫困让人震惊,这个今后可以慢慢聊外国人眼中的清帝国。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恩,这个场景时常在还珠格格里出现。还有就是经济意义:蒙古贵族来参加贸易的人实惠多多。蒙古贵族们会以进贡的方式向皇帝敬献各种礼物,同时,清朝皇帝肯定会大加赏赐, “蟒袍、帽带、靴袜、弓矢、佩刀、鞍辔、缎帛、银、布有差”等。蒙古贵族等与会贵族和清朝官员之间也会互相赠送礼物,实际上具有特殊的贸易性质。蒙古贵族们还会直接参与买卖。每年木兰秋狝期间,允许商贩随着秋狝大军行走,军队扎营后,商贩组成临时的买卖街,出售各种商品。秋猎人马入围安营扎寨后,商贩就在行营附近组织市肆,蒙古人称为“那达慕”,这种非正式的集市既是军需集散地,又是自由贸易市场,成交额相当可观。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天气晴好,醉景中,对于动不动就阴霾的北京城,难怪这里吸引皇帝们不辞辛苦年年来此地避暑纳凉。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热河行宫开始动工兴建。从这一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间是工程的第一阶段,主要就是在热河泉旁开拓湖区、疏浚泉水、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山庄的围墙。在建造热河行宫园林时,工程的总体思路根据“物尽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庄内山峦、溪流、湖泊、平原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修筑亭台楼阁,尽量保留大自然的山林野趣。“乃相其冈原,发其榛莽,凡所营构,皆因岩壑天然之妙。开林涤涧,不采不断,工费省约而绮绾绣错?”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无暑清凉殿一角。《恭注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跋》中写道:自京师东北行,群峰迴合,清流萦绕。自热河而形势融结,蔚然深秀。古称西北山川多雄奇,东南多幽曲,兹地实兼美焉。由此可见,此地确实清凉惬意,犹如塞外的桃源胜地。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无暑清凉殿内部陈设,基本都是清代鼎盛时期的样貌。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汽车讲究内饰,这里同样究竟内饰豪华。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此为著名的避暑山庄72景之一的金山胜景。

山庄旁边的武烈水从北魏郦道元的记载至明代的数百年时间里都没有固定河道,一到雨季就在荒芜的河谷中肆意泛滥。康熙在此修建避暑山庄时,首先给武烈水建筑了坚固的堤坝,将武烈水的河道固定在河谷东侧,同时利用腾出的夏季泛区稍加改造,就形成了避暑山庄象征江南水乡的庞大湖区。同时湖区北部的冲积平原也被改造为象征草原和森林的原野风光。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正说着,天气突然转阴,一场毫无预兆的阵雨袭来,这山庄中的雨,还真说来就来呢。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阵雨绵绵,不过一会就过去了,空气里满是清新的味道。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快看荷叶上的水珠。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四十七(1708年)年,宫殿区初具规模,热河行宫就已经开始使用,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1.烟波致爽 2.芝径云堤 3.无暑清凉 4.延薰山馆5.水芳岩秀 6.万壑松风 7.松鹤清越 8.云山胜地9.四面云山 10.北枕双峰 11.西岭晨霞 12.锤峰落照13.南山积雪 14.梨花伴月 15.曲水荷香 16.风泉清听17.濠濮间想 18.天宇咸畅 19.暖流暄波 20.泉源石壁21.青枫绿屿 22.莺啭乔木 23.香远益清 24.金莲映日25.远近泉声 26.云帆月舫 27.芳渚临流 28.云容水态29.澄泉绕石 30.澄波叠翠 31.石矶观鱼 32.镜水云岑33.双湖夹镜 34.长虹饮练 35.甫田丛樾 36.水流云在。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这是如今修复后的三十六美景之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那么诗意。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此三十六景中值得一提的是万壑松风。万壑松风南依松鹤斋,北滨下湖,坐南朝北,面阔五间,经松林绿荫下的假山石蹬通向湖边,周围都是遮天蔽日的古松,所谓“云卷千松色,泉和万籁吟”。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皇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奏章,读书写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夏天,和硕雍亲王胤祯带八岁的弘历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这是乾隆第一次在如意洲和祖父见面。康熙发现弘历聪明伶俐,十分喜爱,让他背《爱莲说》,弘历一字不差地流利背诵了下来,康熙大喜,遂将避暑山庄自己住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使他每天生活在自己的膝下,平时进宴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关怀备至。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有三十五个儿子,皇孙数目更多,但享受此殊荣的只有弘历一人。有一天,弘历看见御舟停泊于晴碧亭,祖父在舟上呼唤,于是迅速跑去,直趋岩壁而下,康熙怕他跌倒,叫他不要快跑,爱护之情可见一斑。乾隆皇帝继位后,不忘祖父的恩德,将这座殿宇题名为纪恩堂。并将祖父用过的弓、箭、马鞍等物品陈设堂中,以示纪念。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在《题万壑松风旧书屋》中写“昔日恩承仁祖处,今来又作抱孙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有了曾孙,他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写了《避暑山庄纪恩堂记》,其中“从皇祖来避暑山庄,乃赐居斯堂之侧堂。即三十六景中所谓万壑松风者,夙兴夜寐,日觐天颜”,其中乾隆皇帝不忘祖父康熙的眷顾养育之恩溢于言表。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五十年(1711年),热河行宫的宫殿区已经完成,康熙皇帝在行宫正门亲笔题匾“避暑山庄”,称赞这里“独有清凉免脱衫”。宫殿区建成之后,康熙皇帝在热河泉东侧的平地上开辟了田园瓜圃,引泉水浇灌,优质的水土使瓜果格外香甜。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曾在《烟波致爽》的诗中写道:

山庄频避暑,静默少喧哗。

北控远烟息,南临近壑嘉。

春归鱼出浪,秋敛雁横沙。

独目皆仙草,迎牕遍药花。

炎风昼致爽,绵雨夜方赊。

土厚登双谷,泉甘剖翠瓜。

古人戍武备,今卒断鸣笳。

生理农商事,聚民至万家。

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是为了达到康熙“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兴建避暑山庄以后,康熙每年都会到此一至两次,先到山庄小住,再到木兰围场参加围猎与庆典。山庄内环境幽雅,风景宜人,康熙皇帝称赞这里是“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每次到此驻跸,他都感到“饮食倍加,精神爽健”。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皇帝也与欧洲各教派传教士进行着频繁的交往,并且他认可了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对欧洲的开放。当时的中国与欧洲是两个彼此隔绝的文明发源地和区大经济体,文化、科技、经济的互补性极强,同时,天朝的高傲并未掩盖帝王的理智,康熙皇帝是一位精力极其旺盛且求知欲很强的君主,他热爱西方文化,曾拜南怀仁、徐日升、白晋、张诚等西方传教士为师,向他们学习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化学、绘画、音乐等知识。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到了清朝,长城荒芜,蒙古人回归,边塞被化作无形,大海彼岸西方人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的影响也逐渐深入,这依托于康熙皇帝的开放精神和大国意识。尽管这种开放极大程度上停留在上层的兴趣而不是社会功能之中,但康熙时代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也堪比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唐朝前期。余秋雨在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中详尽叙述了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的重视:康熙皇帝在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认真研究了欧几里得几何学,经常演算习题,又学习了法国数学家巴蒂的《实用和理论几何学》,并比较它与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差别。他的老师是当时来中国的一批西方传教士,但后来他的演算(速度)比传教士还快,他亲自审校译成汉文和满文的西方数学著作,而且一有机会就向大臣们讲授西方数学。以数学为基础,康熙又进而学习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物理、医学、化学,与中国原有的这方面知识比较,取长补短。在自然科学问题上,中国官僚和外国传教士经常发生矛盾,康熙不袒护中国官僚,也不主观臆断,而是靠自己发奋学习,真正弄通西方学说,几乎每次都作出了公正的裁断。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皇帝尊重现代医学,甚至批准在紫禁城内制造西药。同时,西方科学制图法的传入,使康熙皇帝认识到中国地图的粗略、模糊,需借鉴科学技术实测后绘制,于是他组织了一次全国土地测量,以天文观测为基础,使用三角测量法进行精确测绘。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开始测制,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完成,历经十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的绘制,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第一部实测地图。

康熙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向西方相对开放的黄金时代,正是这个时候,整个清王朝在沿着向上的趋势运行。不仅欧洲的科学与文化大量传入中国,清代的风俗、文化、建筑、服装也成为欧洲的时尚,甚至康熙皇帝本人,也成为欧洲的名人,西方人在想象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中国大皇帝的模样。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康熙朝是一个色彩鲜亮的时代,为刻板的清代注入活力。康熙的生活中来往着各式各样的满洲人、蒙古人、汉人以及周边属国的使节与欧洲各国的传教士,康熙与他一手打造的大清帝国沉浸在积极进取的时代氛围中。他年复一年地在京师与木兰围场之间奔波,大部分时间都在避暑山庄度过,他的大墙围住了一片古朴清雅北方民居一样的殿堂、山岭、碧水、嘉园。这时的避暑山庄似乎被康熙皇帝刻意隐瞒了其政治意图,但避暑山庄在地理和军事、政治方面的意义却早已凸显。

武烈水河谷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是东北的门户之一。同时,在此兴建热河行宫,可俯视关内,南制天下,北控蒙古,东通辽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在热河营建这座山庄别苑,不仅是皇帝要在这里消暑,更主要的是清王朝极欲实现其安抚国内少数民族和各游牧部落的政策,以怀柔方式保障中国各民族的和睦与领土的统一。到了乾隆年间,康熙皇帝留下的这一切开始全面地发挥作用。但在最初的岁月里,避暑山庄从容、波澜不惊地沉睡在山水之间,它好像没有那么沉重的历史使命,似乎只是康熙晚年的温柔乡。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远望棒槌峰

木兰围场的设置与避暑山庄的建立是为了达到康熙皇帝“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政治目的。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皇帝在避暑山庄所在地设置了热河厅,同时表示:“后世子孙,当遵皇考所行,习武木兰,毋望家法。”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热河厅为承德州,“承德”之名自此始。“承德”一词来自《尚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意为“承受德泽”。到乾隆时期,避暑山庄重新启用,而且又开始大规模扩建。避暑山庄第二阶段的工程从乾隆六年(1741年)持续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此期间,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山庄周围的寺庙也相继建造完成。寺庙的建造使这里更加得以发挥联络蒙古各部,抚绥各少数民族贵族,促进各民族融和的作用。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最终建成的避暑山庄界墙内约占地五百六十四公顷。乾隆皇帝效仿祖父康熙,在山庄内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与康熙的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取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寓意:

1.丽正门 2.勤政殿 3.松鹤斋 4.如意湖.青雀舫 5.绮望楼 7.驯鹿坡 8.水心榭9.颐志堂 10.畅远台 11.静好堂 12.冷香亭13.采菱渡 14.观莲所 15.清晖亭 16.般若相17.沧浪屿 18.一片云 19.萍香沜 20.万树园21.试马埭 22.嘉树轩 23.乐成阁 24.宿云檐25.澄观斋 26.翠云岩 27.罨画窗 28.凌太虚29.千尺雪 30.宁静斋 31.玉琴轩 32.临芳墅33.知鱼矶 34.涌翠岩 35.素尚斋 36.永恬居

规模最庞大的皇家园林的诞生跨越了八十九年的漫长岁月,终于成了现在的样子。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山庄中娇艳的荷花,开的正劲。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山庄修建好后,康熙皇帝共来避暑50次,乾隆皇帝则来过54次,嘉庆皇帝来过19次……他们每年大约有半年的时间要在承德避暑山庄度过。

文首提到的到底那个皇帝传说被雷劈死了?这里揭晓谜底吧,是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

传说嘉庆到达避暑山庄后,稍事歇息,即全副武装,率领满汉大臣和八旗禁旅。大队人马直奔木兰围场。可是,他们追踪围猎多日,虎熊等大猎物全无,只猎获了一些野兔,连平时遍地觅食的麋鹿也很少见。嘉庆非常扫兴,决定提前结束这次不愉快的秋狩。回来的路上,恰遇变天,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平地一声惊雷,那么多人中,惟独嘉庆被击中落马

无风不起浪,这事儿很可能是真的,但正史中说嘉庆是暴病死的。晚清时,咸丰皇帝病逝于此,“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慈禧在这里发迹,统治了中国48年之久。从此意义上讲,避暑山庄已经不仅仅是皇帝和嫔妃休闲避暑的地方了,更是曾经见证了历史兴衰的一处政治中心了。

探访大清皇家“避暑山庄”,无数历史谜团在这里揭开

驻足于此,瞭望远方。

山川河流并未改变它的模样,

我轻轻地叹息一声,

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

总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

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

却常常是凄怨无奈的灵魂,

历史的无奈总是那么凄凉。

本文作者:老猪的碎碎念(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1542373006000644/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   历史   清朝   乾隆   唐太宗   中国园林   明朝   故宫博物院   还珠格格   承德   政治   河北   老子   慈禧太后   周易   匈奴   木兰围场   赵孟頫   隋炀帝   何绍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