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六国伐齐”,仅剩即墨、莒二城的齐国,何以坚持五年不倒?

网络整理 2019-04-23 最新信息

公元前284年,燕国拉拢三晋、秦、楚围攻齐国。

在北方战线:乐毅率燕、韩、赵、魏、秦五国联军,济水一战大胜齐军。穷兵黩武的齐闵王事到临头,胆子比谁都小,弃临淄外逃,寻求外邦庇护。“落难凤凰不如鸡”的齐闵王,在卫、鲁、邹“摆谱”被驱逐出境,无奈奔至莒城落脚。

在南方战线:楚国打着“援齐”的幌子,趁火打劫,夺回淮北之地。楚将淖齿诱杀齐闵王,妄图与燕国共分齐地。

“六国伐齐”,仅剩即墨、莒二城的齐国,何以坚持五年不倒?

曾经的“东帝”齐闵王身死,曾经的春秋首霸、春秋四大国、战国七雄的齐国貌似也将寿终正寝。但没成想,齐国在濒临亡国的边缘硬生生坚持了五年, 最后竟然成功的复国了!

作为旁观者,不禁感慨:失城七十二的齐国,结怨六国遭受围攻,仅剩即墨、莒二城,何以坚持五年不倒?

真相在哪里?翻开陈旧的历史档案,从时间残留的蛛丝马迹中推敲成败事由,或许可从其中“明得失”,借鉴当下。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成败,归根到底还是由敌我力量对比决定,所以齐国的强撑,有其内在原因,更有外敌力量不足所致。

“六国伐齐”,各怀鬼胎,齐国得以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

秦国,弱齐,东方六国的领头羊谁冒头打谁,破坏东方六国合纵;

韩国,打酱油,贪小便宜,典型的“墙头草”;

赵国,打残齐国,西线防守,东线取利;

魏国,灭宋分账不均,报复伐齐;

楚国,弱齐,夺回淮北之地;

燕国,国恨家仇,灭齐。

“六国伐齐”,仅剩即墨、莒二城的齐国,何以坚持五年不倒?

东方六国的出头鸟——齐国

正是因为六国的利益诉求不同,故而分割齐国利益的战后方案才会让六国心满意足,之后作鸟兽散:济水之战后,燕国厚资酬谢秦、韩,秦、韩部队罢军而还;赵国攻占齐河间之地,整军防备秦军西线攻势;魏国攻取宋国故土,补偿丧失河西之地的伤痛;楚国夺回淮北之地,静望中原;燕国劫掠齐国财富,企图灭亡齐地。

齐国以一敌六,自然势单力孤,落入下风,济水之战后,齐国与燕国进行一对一单挑,虽是重伤之身,力不能敌,但从重创中逐渐缓过来,有着老底子的齐国战胜新生的强敌燕国胜算也是颇大的。

“六国伐齐”,仅剩即墨、莒二城的齐国,何以坚持五年不倒?

孤燕难胜齐

燕国,有燕昭王这样的明君,有乐毅这样的良帅,借助外交纵横捭阖之术,以势压齐,占领七十二城,但是毕竟根底浅。灭齐这样的一项大工程,无疑是“蛇吞象”的创举,终究还是力不从心。五年围攻莒、即墨不下,实在是体力透支的厉害,强弩之末而已。

再言齐国复国的资本。败家子齐闵王虽然输了一个精光,甚至连自己的小命都搭进去了,但齐国毕竟是老牌的诸侯国,土地富饶,人口众多,战略纵深宽广,初期失利,“空间换时间”,让齐人能够缓一口气,同时分散了燕军的力量,暂缓了燕国势不可挡“洪水”攻势。

客观因素有了,人的因素随之而来,让齐国的优势能成倍放大,苟延残喘中不放弃希望,在希望中创造“败中取胜”的战机。

第一,王旗不倒,人心不散。齐闵王死后,齐国群龙无首,莒城百姓与逃难的齐国大夫共议寻找“接班人”。大难不死的田法章,在众望所归中“迎来厚福”,在莒城即位,史称“齐襄王”。齐王的大旗飘荡在莒城,齐王的声音传告于齐国各地,有了主心骨、有了盼头的齐地复国运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六国伐齐”,仅剩即墨、莒二城的齐国,何以坚持五年不倒?

火牛破敌

第二,大厦将倾,贤人救世。田单,齐国的救世主。凭借即墨一城,坚守五年,施“反间计”乐毅降赵,施“火牛计”火烧连营,收复齐国 故土。公元前279年,田单迎齐襄王回临淄,再造齐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本心,创造机会,争取机遇,走向成功;在繁华鼎盛中,保持冷静,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远离失败。

本文作者:月亮之上有爱(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274477747090279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即墨   乐毅   齐湣王   莒县   济水   田单   齐襄王   ??   春秋战国   韩国   燕昭襄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