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网络整理 2019-06-21 最新信息

大明万历20年4月(公元1592年4月),到万历26年12月(1598年12月)的中日朝鲜之战,是万历三大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当时东亚最大规模的陆海两栖战争,战争的结果更是直接影响了中、日、朝三国后来几百年的历史走向,而此战最大的成果就是把日本第二次冒出来的野心(第一次是在唐朝时)彻底打趴,直到300年后的甲午战争,日本才趁着清朝的衰败第三次染指亚洲大陆,并由此进入争霸世界的舞台。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明军入朝 击败日军

只是此战不久后,明朝灭亡,满清为了诋毁明朝,大肆篡改历史,居然把这场中国在抗日战争以前的国际战争中,最后一场伟大的胜利,无耻的说成“损师数十万、耗银数千万”的败仗。后来的一些无耻文人也跟着满清的调子,刻意抹杀这场中国军民以血肉换来的胜利,致使这段光辉的历史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被人所误解。

一、中国的麻烦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朝鲜战争时东亚态势图

这场战争的起源比较复杂,当时卷入战争的中、日、朝三国,在战前各自都有本难念的经,但战争爆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中国的衰落,让日本看到了染指亚洲大陆的可能。

首先来说说当时的中国,当明朝进入中后期,特别是土木堡事变之后,损失惨重的勋贵和武人集团被逐渐排斥出了朝政,文官集团则取得了国家的实际控制权,自于谦到张居正,文官们不仅操控了朝政,甚至还能够左右皇帝的拥立,“以文压武”在明朝达到了巅峰。而皇帝则要么甘于“垂拱而治”做个文臣口中的“贤君”,要么就只能扶持宦官来试图平衡一下朝政,但这不仅能让皇帝背上“昏君”的黑锅,而且即便这样,皇帝的权力也仅限于朝堂和京师,全国各个地方的权力仍然被文官集团牢牢的掌控。

而文官集团的很多人又都出身于东南江浙一带的士绅阶级,东南士绅们则是通过垄断科举来把持官场的。他们不仅占有东南绝大部分的土地,还垄断着商业和海外贸易,他们依仗东南的巨额财富,结党结社、影响舆论、操控朝政,最终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巨兽——东林党。而海外贸易是他们财富的重要来源,当初朱元璋为剿灭叛军、海盗下的“片板不得入海”的禁海令,则被他们用做垄断海外贸易的尚方宝剑,不要说不准民间私自从事海贸,甚至连朝廷和皇帝都碰不得(后来满清皇帝屠尽江南大户,以皇家垄断海外贸易,使得满清一朝的财政状况非常丰盈,远远超过明朝,这也是满清寿命比明朝长的重要原因)。

但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还是吸引了大批民间人士投身其中,他们铤而走险入海,成为“海商”,亦商亦盗。同样,大海对面也还有大批日本的冒险分子也投身其中,两相结合,形成所谓的“倭寇”,实际上大都是中国的“海商”。这些“海商”也相互兼并,在十六世纪中叶,形成了以“五峰船主”王直为首的强大海商集团,拥兵数万,船舰数百艘,完全控制了东亚的海上贸易,连在中国最强大的东南士绅集团,也得仰海商集团的鼻息发财。

此时的王直,俨然已成为日本九州的太上皇,桀骜不驯的九州大名们都在他面前老老实实,不敢造次。但王直本人骨子里却是个传统的士人,一心想被诏安为国效力,而明朝在东南的最高长官胡宗宪也想招降王直,以彻底解决倭患、进而掌控东亚海域。于是两人一拍即合,1559年,王直接受了胡宗宪的招降,并不顾部下的劝阻,只身回国,接受软禁、等待朝廷的最后旨意。这期间,王直给嘉靖皇帝上《自明疏》,恳请朝廷放开海禁,不仅“倭乱”自平,朝廷还能大幅增加财赋。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大明的东南支柱 胡宗宪

但这大大触动了东南士绅的利益,本来东南士绅就对王直垄断海贸、压低他们的利润就不满,如果王直一旦招安,朝廷很有可能放开海贸,甚至朝廷也会重开市泊司从中分一块蛋糕,那时“倭患”虽然自然就解决了,但东南士绅们的独家生意也没法做了。于是他们一方面诬陷胡宗宪接受王直贿赂,同时假称朝廷之令谋杀了已被胡宗宪招安的王直,结果彻底逼反了海商集团,直接挑起了持续十几年的“倭乱”(以前虽也有倭寇侵掠,但规模根本不能和王直被杀后的倭乱相比,这时可是正规的战争了)。

而文官集团给出的解决方法,却是让戚继光在编制外去组织一支雇佣军——戚家军,这样既不会影响他们对东南各地军事力量的掌控,又能弥补东南地方军队战斗力的不足(同时他们又严格限制戚家军的规模,使之不能做大,后来满清在处理曾国藩的湘军时也如出一辙)。这种在陆地上、而不是在海洋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国家和民众来说,是代价最为惨重的,但对东南士绅集团来说,却是对他们的利益和权力影响最小的方法。当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不惜牺牲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时,这个国家确实就该换人了。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倭寇”侵掠中国沿海路线图

最后彻底平息“倭乱”的,并非戚继光的戚家军,而是“隆庆开海”。1567年,隆庆皇帝不顾文官集团的反对,颁布了开海令,允许民间下海经商,打破了东南士绅集团对海贸的垄断。但作为与文官集团的交换和妥协,皇室和朝廷不“与民争利”,不参与海贸,而且开海仅限于月港一地,同时因为“倭乱”的问题,继续禁止与日本的贸易。

此时中国朝廷的眼光,还没怎么放在日本和朝鲜身上,就是才崛起的野猪皮努尔哈赤也没能进入朝廷的视界,朝廷的眼光一直都在警惕的盯着北方的蒙古草原,那才是威胁大明上百年的心腹大患。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几乎用光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就是赋税重地东南沿海,也只是依靠规模很小的戚家军,以及历来不受重视的水师来肃清地面,至于各地的地方卫所,则几乎全部糜烂。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明朝军队,基本还是大刀长矛的冷兵器军队

当时中国军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军制的彻底败坏,除了边兵还能保持一些战斗力外,其它地方的卫所兵几乎全部变成了将领们的农奴,打仗只能靠将领的少数家丁,结果上百万明军中,真正能够打仗的只有区区十来万人,还基本分布在长城九边。而在能够直接支援朝鲜的辽东,当时是在李成梁为首的辽东将门的掌控之下,李成梁在朝廷默许下,刮地三尺、超规格的眷养了九千家丁,就是靠着这些家丁,李家才得以镇住辽东,而后来这些家丁在朝鲜损失大半后,辽东就再没人能制住女真的冒起了。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李家的辽东军损失惨重,后又从各地调集部队增援,但在陆上也只是堪堪与日军打成对峙,最后决定胜负的,却是从没进朝廷大佬法眼的广东水师。

二、日本的麻烦

中国这边的“倭乱”倒是逐渐平息下来了,日本那边却出大问题了,一个远比倭寇更庞大的危险成形了。日本的第一人——关白丰臣秀吉,终于要完成所谓的“天下一统”了(小小岛国也能妄称天下?)。统一后的丰臣倒是想当太平国王(天皇?不过是他花区区5万石养的吉祥物),但他的手下不干,不是说他的那些文臣武将,他们自然也是想安享富贵太平的,而是说他那几十万的骄兵悍卒,这些人经历了大半辈子的厮杀,早已不能回家去种田经商了,而官位又只有那么些个,同时战争结束了,军队也是肯定要裁员的,这些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出路。

更微妙的是,关白殿下又恰恰是他们所有人的心中偶像和奋斗榜样,既然出身卑微、相貌不扬、而且身材短小的木下藤吉郎都能成为关白,那他们又何尝不能呢?日本人崇尚樱花,即使人生如樱花般短暂,也要像樱花一样璀璨,他们不求成为下一任的太阁,能成为太阁的重臣,或是当个藩主大名,也是不错的人生目标,而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即便付出生命,也是令人神往的“樱逝”啊!而要实现这个人生目标,就得“天下大乱”,乱世才能出英雄嘛。但日本的战乱却要结束了,眼看前面的成功大门就要关上了,全日本几十万渴望拿刀剑搏前程的不安定份子,如何甘心?更麻烦的是,这些人又恰恰组成了丰臣赖以统一日本的军队。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日本“第一人” 太阁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就如同坐在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上,虽然他颁布了“刀狩令”,但只要看到遍地游走的、眼冒精光的武士和浪人,他就知道,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追求”,他们会毫不留情的把目标转向他本人,“以下犯上”,可是日本的光荣传统啊。(几百年后,中东强人萨达姆,在结束了两伊战争之后,也同样遇到这个问题,于是为解决百万退伍军人的出路问题,跑去打了科威特,然后就......)

实际上,日本国内的统一战争结束的相当的顺利,没人敢抵挡丰臣麾下的数十万渴望人生成功的亡命徒,小田原、九州、四国,几乎就是武装大游行,连个最低档的农兵都没死几个,大名们就纷纷开城投降了,因此日本的国力和军力基本没有遭到多大损耗,当然这也让准备大大消耗自己手下那些大名和武士实力的丰臣非常的郁闷。不过在征伐九州时,他注意到了隔海相望的朝鲜,特别是朝鲜羸弱的军力和腐败的朝廷,让他觉得有机可趁,而唯一的问题就是中国明朝的态度。

但最后丰臣的考虑却是不必顾及中国的态度,只要动作足够快,在中国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平定朝鲜,就能够迫使中国承认现状。丰臣有这么大的信心,一是来源于自己手下几十万久经战事的军队,二是中国在镇压倭乱时的笨拙表现,空有上百万大军,却连区区几万海商的乌合之众都要费十几年时间才搞掂,如果中国真的出兵,他不信自己的几十万精锐部队还不如那些海盗。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日本武士 身材矮小却非常悍勇

当然,丰臣最核心、也是最不可告人的目的,是为了把祸水引出国去,胜了,不仅可以成就他不世的英名,还能把朝鲜的土地和财富分配给那些野心勃勃的军人们(因为国内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拿来封赏功军人和功臣了);败了,正好削弱那些诸侯大名的实力,当然还有底下那些不安定份子的力量,一样可以让他家族的统治更加稳固(最终这个目的倒是达到了,但果子却被千年神龟德川家康摘去了)。至于他明面上鼓吹的征服中国、迁都北京,也只是吹吹而已,画出个巨大的饼子来彰显他的“雄才大略”,其实武人们也没真当回事,大家都还是比较现实,眼睛都只还盯着朝鲜,毕竟那时的明朝还不是几十年后,被东林党和崇祯皇帝彻底玩死了的明朝。

于是,丰臣在九州征服战还没结束时,就下令毛利辉元修筑名护屋城,屯兵积粮,作为以后入侵朝鲜的主基地。九州征服战结束后,丰臣在名护屋大阅兵,居然有20万之众,军容之盛,为日本历史所未有的,实际上当时丰臣在全日本能够调集的军力在30万以上,这让丰臣的底气和野心不可避免的膨胀起来。

在最后一个具有实力的北条家族在小田原投降之后,丰臣正式下达了总动员令,他要求九州和四国的大名,每1千石高出兵6人,中国地区则是5人,连遥远的关东地区也得出2人。此时的日本军队,并非现在某些国人认为的是武士带着一帮子农民打群架,实际上日本军队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日本已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军事强国,其训练、编制和装备的水平,都明显要高于同期明朝军队的平均水平,更不要说朝鲜的鱼腩军队了。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日军作战的主力 铁炮手

以出兵1万的萨摩藩岛津家为例,武士6百人,其中骑马武士1百人,铁炮(火绳枪)手1500名(这可不是明朝那些动不动就炸膛的劣质火器,日本的种子岛铁炮可是标准化生产的,质量已超过西洋火绳枪),弓箭手1500名,长枪兵300名,旗手300名。这些都是正规的战兵,基本人人披甲,其装备和战斗力不逊于明朝的家丁(此时明军的披甲率已经非常低了,除了家丁和基层军官,普通士兵已很难有身甲胄了)。另外的6千人,则就是所谓的“农兵”了,也就是在属地强征的辅兵和民夫,负责后勤和工事的修筑,后来这些人还是朝鲜各地日军的屯田主力。按照这个比例,全日本30万军队中,真正的作战部队有10万多人,实际上区区日本的能战的军队,居然和大明差不了多少,而后来投入朝鲜的20万军队中,则有7、8万作战部队。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日军的战阵

同时,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步兵战术,特别是织田信长根据西洋方阵发展出的长枪步兵配火枪手,已经成为日本军队的标准战阵,而骑兵反倒随着武田家的失败,逐渐退出了作战主力的序列。另外,日军的战阵、战术和指挥,也都在战争中锤炼得非常出色,而且日本在步兵火器上也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日兵手中的铁炮,不仅不是明军手中那些粗制滥造的玩意可比,甚至已经比西洋的原装货还要先进了,在朝鲜战场上,正是日军的火枪手,对以骑兵为主的中国军队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杀伤。

在士气方面,日本国内却是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靠近朝鲜的西路诸大名,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信心爆棚。当时日本共有101位大名,京都以西的53位西部大名中,有46位攻入朝鲜,而东部的48位大名,仅有13位攻入朝鲜。结果在朝鲜战场损失惨重的西部大名,在以后的关原大战中,再也无力抵挡实力毫发无损的东部联军了。可以说,中日朝鲜之战,最后得利的,中国这边是努尔哈赤,日本那边则是德川家康。

三、朝鲜的麻烦

再来说说此时的朝鲜,自李成桂立国之后,已经200余年了,皇帝是第14代的李昖。朝鲜的政府架构, 经济模式, 儒家学说, 都是一股脑地照搬中华文化, 当时的朝鲜人以身为“小中华”而非常自豪, 以为除了 大明, 就属自己是大中华圈里的第一。同时,他们非常看不起日本人, 认为日本人只是半开化的野蛮人, 并和大明一样称日本为“倭人国”。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实际上是个奴隶制国家的朝鲜

但这只是朝鲜的表面,朝鲜并非完全如中国那般,它实际上是个奴隶制的国家。与大明不同, 朝鲜的百姓被严格分为两级:自由民和奴隶,贵族们都大量拥有奴隶。 1592年, 日本入侵前不久, 全国的奴隶人口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仅汉城地区就有三分之二的人为奴隶身份。奴隶制已深深地被植入朝鲜社会体系, 以至于以仁爱教导世人的儒教思想也莫之奈何 ,虽然有识之士曾多次呼吁废除奴隶制, 但作为权贵们却因为怕影响自己的财产和收入, 应者寥寥。

同时在历经200年的和平后, 朝鲜朝野上下的各种流弊也都显露出来。 当时朝廷文武大臣们分为“东人党”和“西人党”两派,内斗不断, 朝政的决策往往不问对错, 只问“东,西”。 两派相互倾轧,不死不休,弄的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更要命的是,如同后来的明朝一样,国家的军国大事也成为党争的牺牲品。1582年,由于北面女真威胁的日益加重,有大臣建议招募10万奴隶为新军,但该大臣是“西人党”, 结果遭到“东人党”主政的朝议否决。 1588年,丰臣在海峡对面大规模准备渡海入侵,“东人党”大臣提出在沿海修建堡垒和增加兵力,却遭到此时主政的“西人党”的反对。

同时,朝鲜秉承明朝的“重文轻武”的恶习,有才干的将领遭到打压,文官们牢牢的把控着军队,统帅军队的基本都是不知兵事的文官。将领尚且如此,下面的士兵就更惨了,水师还好点,陆军中则绝大部分官兵甚至一辈子连甲衣都没有看见过。火器,到还是有些,都是从大明那边传过来的火炮,不过都部署在京师的城头和水师的船上。西洋人和日本人曾把火绳枪当作礼品送给朝鲜国王,但朝鲜大臣一看,大明那边没什么人用这玩意,于是也就不用了。(后来被日本的铁炮打惨了,朝鲜学着也建立起大量的火绳枪部队,不过却忘记了还需要建立长枪兵来保护火枪手,结果被后金骑兵一冲,就全完蛋了。)

战争前夕,朝鲜陷入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之中,战争的气息早已经飘过大海传过来了。1589年,一支狐狸居然溜进了朝鲜的王宫,还大摇大摆坐在了龙椅之上,满朝文武大惊失色,私下传说大灾将至,朝鲜的社稷怕是不保。

四、战前的伐交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丰臣秀吉自认为谋划已经到位了,于是想接着伐交了。1587年,他向朝鲜下了一封国书,要求朝鲜像日本的大名一样,向他宣誓效忠。递交国书的使命,交给了朝鲜海峡中的对马岛上的大名,宗义调。

宗氏本来靠着与朝鲜的商业贸易立的家,宗义调原来满心指望日本统一后,与朝鲜的贸易能够大大增加,作为海峡中转站的对马岛,也会随之繁荣昌盛起来,但丰臣的国书把他的期望浇了个透心凉。宗义调非常熟悉朝鲜的国情,知道朝鲜绝不可能“归顺”,但丰臣的命令又不能违抗,于是他自己写了封信,尽量化解丰臣国书里的火药味,然后他派出自己的手下重臣柚谷康广,带着丰臣的国书和自己的亲笔信前往朝鲜。

但这个柚谷康广却是个赳赳武夫,不仅头脑简单,还野心勃勃,对接待他的朝鲜官员们傲慢无礼,更让朝鲜人觉得日本是个野蛮愚昧的国家。对宗义调,朝鲜官员们倒还熟悉,但宗义调那封委婉的信,却根本掩饰不住丰臣国书中的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丰臣居然在信中自称“朕”!这可是中国天子的专用称谓,连朝鲜国王都不敢用。

最后柚谷康广两手空空回到日本,丰臣大怒,杀了他一家老小,以警告宗义调不要私通朝鲜。次年,丰臣再次让宗氏派人到朝鲜传递第二封国书,此时宗义调已死,继承人宗义智不敢怠慢,亲自率团出使。

在这次的国书中,丰臣的口气更大,居然说要与大明开战,要求朝鲜人“借道”。而老道的朝鲜大臣们继续玩弄推延大法,对丰臣的“借道”要求不置一词,反而提出派遣使团前往日本,恭贺丰臣关白一统日本,而去日本的使团,自然是东西两党各占一半名额。宗义智本来就不想和朝鲜开战,听说朝鲜人肯派使团去日本,自然喜出望外,这也让他起了阻止战争的念头。

1590年4月,朝鲜使臣团在宗义智的陪同下,前往日本京都。8月,使臣团抵达京都。但丰臣并没有立即接见朝鲜人,因为此时的关白殿下正在关东小田原城下,和北条氏干耗呢。等到北条氏投降,丰臣秀吉回到京都,已经是10月份了。好整以暇的丰臣秀吉好像并不着急见客,一直拖到12月,使臣团才被召来觐见他。

然而丰臣接了朝鲜的国书后,一句话不说就走了,不仅不按惯例宴请朝鲜使团,也没有回执的国书转交,搞得朝鲜使者们莫名其妙。这场怪异的会见结束后,朝鲜使团就被立即打发回国去,等他们到了界港,才得到丰臣的国书。

朝鲜人打开丰臣的国书一看,顿时火冒三丈,原来国书中,丰臣感谢朝鲜国王的归顺,同时命令朝鲜国王厉兵秣马,准备和日军一起进攻明朝!

原来是丰臣把朝鲜使团当作纳降使团了,自然不屑于理睬这些投降的官员,当然也不会宴请他们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宗义智搞的鬼,他自然是知道朝鲜是不可能归降日本的,而丰臣等待的却又恰恰是朝鲜的降书,但朝鲜人和丰臣本人语言不通,只能通过他来居间沟通,于是他上下其手,让双方都觉得达到了自己的外交目的。作为宗氏的当家人,当然是不希望日本和朝鲜交战的,但他如此玩火,简直是把自己的性命和国家的军国大事当作儿戏。而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小西行长和沈惟敬再次玩弄了同样的把戏,作为一代枭雄的日本第一人,太阁丰臣,居然连续两次被手下人用同样的把戏当成猪一样的愚弄,真是连猪都不如啊,至少猪不会在同一个坑中摔倒两次。

朝鲜使团怒气冲冲返回汉城,归顺日本自然是不予考虑的,但如何应对日本的威胁却又成了东西两党争权夺利的砝码。西党要求征兵备战,东党自然反对,认为丰臣不过是虚张声势。此时正值东党执政,自然朝鲜就没有去加强军备。而对于丰臣的无礼,两党的态度倒是一致,朝鲜朝廷回书丰臣,严正阐明朝鲜事大明如父, 怎会背叛,倒是丰臣秀吉痴心妄想侵略他国,难道没有廉耻吗?但怪异的是,朝鲜朝廷上下,就没有人想到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上朝——大明王朝。

实际上,明朝是从更加遥远的琉球那边,得到日本将要发动战争的消息的。

丰臣得到朝鲜的国书,也是火冒三丈,朝鲜人才派出使团请降,转身就出尔反尔,写信羞辱他关白殿下。愤怒的丰臣再次命令宗义智出使朝鲜,给朝鲜人下最后通牒。宗义智哪敢再去汉城,他这次跑到海对面的釜山,把丰臣的信随便交给朝鲜的某位官员,还没等对方回过神来,就立马扬帆溜回他的对马岛去了。而在朝鲜的消息灵通的日本侨民,一夜之间也跑得干干净净了。

在向朝鲜下最后通牒的同时,丰臣也向琉球国派出使者,要求琉球国纳降。国小民弱的琉球,哪敢违逆丰臣,不过他们在向丰臣归降的同时,也向原来的宗主国,明王朝派出使者,要求明王朝主持公道。但很可惜,明朝却对琉球的保护要求置若罔闻,结果让琉球从此被日本吞并,同时也让中国的藩属国对中国朝廷开始失望,延续百年的中华纳贡体系就此出现裂缝。

琉球的使者来到北京,但却并没有引起大明朝廷的警觉和反应,原来此时万历皇帝正和大臣们为了立嗣的问题,正闹得不可开交,这可是关系“国本”的大事,自然大家就没心思去管大洋上的几个偏远小岛的“闲事”了。但不久,又有几个从日本回来的华侨,向朝廷禀报了日本正准备大举出兵朝鲜的情况,这才引起了明朝的重视,不过皇帝和大臣们都比较狐疑,怎么当事人朝鲜没有派出使者前来禀报呢?难道朝鲜已经和日本勾结,准备一起作乱了吗?

于是明朝向朝鲜派出使者,去问是怎么回事,但朝廷还没等到使者回国,日军就已经发动战争了。

五、风雨欲来

1591年夏,丰臣开始在名护屋集结军队,准备渡海入侵朝鲜。九州的大名们个个踊跃出兵,九州兵也成为了以后朝鲜战争的主力军,中国和四国的兵力次之,至于中部地区的大名,德川、上杉等的军队则移驻名护屋做为预备队,更远的东北地区的伊达、蒲生等大名则西进至京都一带,镇守日本的核心地区,顺便看住那个心怀鬼胎的天皇小朝廷。

丰臣总共调集了16万兵力组成侵朝大军,军队被分9个军团,前3个军团为先锋部队,将在釜山登陆,为后四路主力大军铺桥开路,最后两路则是后卫部队,驻守对马岛和壹歧岛。而在大本营名护屋城, 驻扎丰臣秀吉直属部队2万7千人,以及德川等东部大名的7万人马,作为预备队,策应四方。

第1军团由肥前、肥后和对马的军队构成,19000人,统帅是丰臣的心腹小西行正。小西出身界港的商人之家,口才和内政能力比较出色,后成为宇喜多直家的家臣,成功劝服宇喜归顺丰臣,得到了丰臣的青睐和重用,但他商人的出身一直被人诟病,急需战功来提升地位,所以这次非常积极的向丰臣领了先锋之职。小西深得丰臣信任,他也忠心耿耿为丰臣家效力,入朝作战就数他最积极,战后回到日本,成为丰臣家重臣,关原之战失败后,和石田三成一起被德川斩首。

小西的副手则是躲过了因犯“欺君”罪险遭杀头的宗义智,这回他老老实实带着全部的人马跟着小西打先锋,他的地盘对马岛,则被丰臣顺理成章的控制了。

第2军团23000人,也是由肥前、肥后的军队组成,统帅是丰臣的另一心腹,加藤正清。加藤是大名鼎鼎的“贱岳七本枪”之一, 从小被丰臣秀吉和北政所(弥弥)抚养长大,深受丰臣信任。清正后来在关原之战中,虽然加入了东军,但一直都竭力在保丰臣家族,阻止德川进攻大阪,他死后次年,德川攻陷大阪,丰臣家族灭。

加藤的副将是锅岛直茂,这位可是日本战国的名将,曾指挥5千龙造寺军队,大破6万大友军,震动日本。

第3军团11000人,由丰前丰后军组成,统帅是黑田长政,他并怎么出名,但他却有个连丰臣都忌惮的老子——黑田孝高(官兵卫、如水)。黑田官兵卫可是和竹中半兵卫一起并称日本战国两大军师(武田家那个徒有虚名),竹中死得早,但黑田官兵卫却是个老乌龟,他终生被丰臣压制在丰前一隅之地,靠念佛经才躲过了丰臣的屠刀。等到丰臣一死,黑田官兵卫马上起兵,横扫中国、四国,无人能档。但日本的大势在关原决定了,德川派人来对黑田说,你动作晚了,可以去养老了,我会善待你的家族。于是黑田长叹了口气,放弃了争霸天下的雄心,又回家念佛经去了,不过后来德川确实兑现了善待黑田家族的承诺。

第4军团是九州兵和中国兵,14000人,统帅是岛津义弘,因为岛津领地对面就是朝鲜,所以岛津家是侵朝的最积极份子,这个岛津家,也是各个大名中最开放、最活泛的,一直就对德川不满,但德川幕府也一直拿他们没多大办法,后来倒幕运动的主力就是他们岛津家。日本的铁炮,最早也是岛津家通过王直,找葡萄牙人引进的。

副将是毛利吉成(森吉成),织田家的老人,很早就成为丰臣的部下,被丰臣强行塞到毛利家,以分毛利家的势力。蔚山大战,就是他及时增援加藤清正,大败杨镐。关原之战加入西军,失败后被德川流放。

第5军团是四国兵,25000人,统帅是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一样,这位也是丰臣的亲戚,从小和加藤一起被丰臣和北政所带大,为“贱岳七本枪”之首。但福岛最后在关原之战时,却站到了德川那边,成为东军的先锋,帮助德川铲灭了丰臣家族,据说这都是因为在朝鲜和文治派首领石田三成交恶的缘故,关原之战前,他甚至还策划刺杀石田三成。

福岛手下有来岛兄弟率领的700海盗,即所谓的“村上水军”,这是侵朝战争中日军最强力的水面部队。其实日军在此次战争中最大的短板就是水军,主力战船“安宅船”航速慢,转向不灵,作战时的火力主要靠搭载的步兵的火绳枪,不仅不是装备火箭和火炮的朝鲜战船的对手,更不是有着巨大福船的明朝水师的对手。

第6军团16000人,主力是原来毛利家的军队,统帅是毛利元就的第三个儿子小早川隆景,他劝服毛利家归顺丰臣,成为丰臣的“五大老”之一。后来他为了保住毛利家,将丰臣秀吉的养子小早川秀次(不是被丰臣秀吉杀了的那个养嗣子丰臣秀次)立为嗣子,而就是这个小早川秀次在关原之战中反水,直接导致西军崩盘。

小早川手下的立花宗茂,也是日本战国时的一代名将,曾以千余军队对抗岛津家的5万大军,打得岛津损兵折将,寸步难进,最后不得不认栽,被丰臣赞叹为“西国无双”。

第7军团30000人,还是毛利家的军队,统帅是毛利元就的继承人,毛利辉元。毛利辉元是毛利元就的孙子,也是丰臣的“五大老”之一,关原之战是作为西军的主力,辉元也被推举为西军的统帅,但才能平平,很快就被东军击败。德川统一日本后,为避免家族遭难,出家当和尚去了。毛利家当初可是有和丰臣一决雌雄的实力,是日本战国五大顶级势力之一(织田、上杉、武田、北条、毛利),可惜毛利元就的儿子们不怎么挣气,把军队和土地拱手献给了丰臣秀吉,如果当初毛利家趁着织田家“本能寺之变”分裂之时,大举进攻丰臣秀吉,日本战国的结局还真不好说。

第8军团10000人,是备前藩宇喜家的军队,统帅是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秀家从小就成为丰臣的养子,还娶了丰臣的养女、铁哥们前田利家的闺女豪姬当正室。朝鲜战争中,他与小早川隆景一起在碧蹄馆设伏,险些击败李如松,他也因此战被丰臣耀升为“备前中纳言”,翌年,成为“丰臣五大老”中最年轻的一个。关原之战他加入西军,战败后逃到岛津家,被岛津家和豪姬的娘家——前田家庇护,躲过了德川的清算。

第9军团12000人,统帅是丰臣秀胜。秀胜是丰臣秀吉的外甥,后因为丰臣秀吉没有继承人,被丰臣秀吉收为养嗣子。他并没有来得及参加朝鲜战争,就莫名其妙的病死在巨济岛了,年仅23岁。当时丰臣的儿子秀赖出生了,而丰臣的另外一个养嗣子丰臣秀次,后来也被丰臣杀了。

六、日军的短板

这次丰臣集结的日军的军容是非常之盛的,在当时东亚,也只有大明王朝才可能集结起如此规模的军队。但日军有个巨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强大的水军,这也是丰臣的一个大的心病。后来日本在朝鲜没法坚持下去的根本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点。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日本水军的安宅船

日本水军的主力战船“安宅船”是当初织田为了对付毛利开发出来的,也算是原始的铁甲船,但由于重量较重吃水很深, 行动笨拙, 只能在近海一带活动, 要是真敢把它开到大海上作战, 最大的可能是在半路上就被海浪给消灭了。此时日军的海战观念还是保留在肉搏阶段,战船不过是载兵的平台,只要靠上去开火枪、拼刀子就行了,丰臣自己也没多少海战的观念,认为只要军队登陆,势如破竹消灭了陆上的敌军,那海洋自然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但不管怎么说,军队和物质补给还得靠船运过去,水军还是要办的。丰臣首先想到的是,去找西洋人买强大的西洋风帆战舰,但洋人一听是买去打中国的,马上就闪人了。丰臣所不知道的是,此时西洋人在广东那边被明朝的水师和中国的海盗打得灰头土脸的,不得不老老实实去做商人,哪敢为了日本的野心再去得罪中国,断了他们的发财之路。

引进不成,那就自力更生吧,于是丰臣秀吉命令将领们自己组建海军, 其中, 九鬼嘉隆 水军1500人, 藤堂高虎 2000人, 胁坂安治 1500人, 加藤嘉明 1000人, 桑山元晴 2000人, 但真正熟悉海战的,还只有第五军团中来岛兄弟和他手下的700来人。 最后,16万大军要靠这不到1万的水军护卫渡海, 以及保障后勤供给,实在是有些寒碜。

丰臣对水军状况也是一清二楚,他命九鬼嘉隆在伊势湾建造数百艘战舰,主力战舰就是安宅船,长33米, 船员180人, 火炮3门。但由于时间紧、工期短,实际上后来日军水军的船舰,一大半还都是渔船改造的, 跑跑运输还可以, 一旦碰到海战就只有挨宰等死的份。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朝鲜水军的龟船

日军此时并不知道, 朝鲜水军,已经拥有数百艘正规战船,而且最轻的战舰上都至少装有12门火炮,另外,朝鲜水军还有一种秘密武器——浑身裹满铁皮的龟船,根本就不怕日军的接舷战。 这个差别, 就好像是日本陆军用铁炮, 而朝鲜人用刀枪弓箭一样。同样日军也不知道,当时已经没落的明朝的水师,是更为恐怖的存在,明军的主力战舰福船,是真资格的海洋战舰,足以对抗西洋的风帆战舰,其实在更早的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把明朝的超级战舰——宝船,拿出来亮亮相,恐怕当时丰臣就熄灭了战争的野心了。

大明最后的辉煌——中日万历朝鲜之战(一)

大明水师的福船

所以说无知者无畏,信心满满的关白丰臣和大名们,就靠着这支速成海军准备渡海去征服朝鲜、甚至征服大明去了,诸不知最后决定朝鲜战争胜负的还是海军,当强大的明朝广东水师开进朝鲜海峡时,除了丰臣本人,其他所有参战的大名都明白,战争失败了。(历史上几乎所有朝鲜战争,都是海军定胜负,唐朝时白河口大战,明朝的这次战争,清朝甲午战争,还有后来的抗美援朝,虽然说有海军不一定能保证最后的胜利,但没有海军的胜利,就不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1592年3月26日,丰臣在前往名护屋途中顺道去见了天皇,尽了下做臣子的义务,顺便给穷得私下里典当字画古董的天皇陛下加了2万石的工资,当花钱讨了个吉利。然后关白殿下就在66个藩国的66面旗帜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前往名护屋。

4月5日,日军的先头部队,1、2、3军团在丰臣的亲自送行下,由名护屋出航,几百艘战舰火炮齐鸣、十几万官兵山呼万岁,关白丰臣秀吉“龙”颜(“猴”颜也许更恰当)大悦,目送庞大的舰队离港直趋对马,历时7年的中日朝鲜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本文作者:黄沙独行者(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418403894952459/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明朝   朝鲜   胡宗宪   日本   我在宫里做厨师   亚洲   日本九州   戚继光   三国   唐朝   明世宗   曾国藩   朱元璋   张居正   抗日战争   于谦   政治   胜利退出演艺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