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尚可喜:三藩结局最好的一个

网络整理 2019-06-21 最新信息

康熙这辈子值得吹牛的有三件事,削三藩,收台湾,灭葛尔丹,早期年轻的康熙,刚灭了鳌拜以后,亲政了,总要开始做一些大事,树立自己的威信,目光瞄来瞄去,发现三藩不仅是自己的沉重负担,而且有可能是心腹大患,要知道三藩以吴三桂为首,个个都是亲王,贪得无厌的要钱要粮,要兵要刀枪,康熙这个小麻子,看着自己的财政日渐缩水,心里特别不爽,要削三藩了。

三藩说白了就是三个人,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三个人么,结局不太好,吴三桂是过把瘾就死,做了几天大周皇帝,就一命呜呼,耿仲明最悲催,莫名其妙被吴三桂拉上了贼船,又不小心因为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尚可喜最后还是善终了,但是被不肖子尚之信活活气死的,但也值得了,康麻子最悲痛,也会最暗自笑开了花。

尚可喜:三藩结局最好的一个

作为叛明投清的三大佬之一,尚可喜的贡献不小啊,早年就是跟着毛文龙混,他是山西人,后举家迁往辽东。十八岁时由于后金入侵,尚可喜母亲死于战乱,后尚可喜随父亲加入明军。尚可喜的父亲追随的是毛文龙,而尚可喜参加的是明朝水军。后来要跟父亲混,尚可喜进入了皮岛,父亲找不到,倒找到了毛文龙,机缘巧合成了毛文龙养孙,按理说跟毛文龙,有肉吃,香喷喷,没想到幸福的日子太短暂,袁崇焕从天而降,诛杀了毛文龙,也就诛杀了他的政治生命,干爷爷没了,亲爹倒是有下落了,居然是被他未来的公司大清杀了,再加上毛文龙的继任者,对尚可喜那是百般刁难,除了大明,就是大清,算了,把心一横,叛明降清了。

皇太极听说尚可喜来降,特意出城30里相迎,并盛赞尚可喜“达变通权”、“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之向背”,还发还先前所俘虏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员共计27人。皇太极真特么够意思,对洪承畴也没有这么好,这么大方过,尚可喜非常激动,就开始卖命了,把滴血的锋刃,指向了曾经与自己共事的同胞们了。

他便一直随清朝统治者四处攻伐,略代州,攻朝鲜,下皮岛,取辽西,继而又随清军入关,与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王朝作战,问鼎中原,砍了这么多人头,官位越来越高,初封智顺王,再封平南王、平南亲王,和吴三桂平起平坐,不过老尚比老吴更多了几分恬静,当鞑子的汉人王,比在明朝来的划算多了。

让我们理顺一下老尚怎么一步步从大明的臣子成了鞑子的王?

在此之前,老尚与后金有着血海深仇。其父尚学礼在与后金作战时,阵亡于楼子山。后金军攻克旅顺口,尚可喜一家百余口或战死,或被杀,或投海自尽,或被俘至沈阳为奴,直到此时,才予以归还。既然如此,尚可喜为什么放着家仇不报,反而却背叛明朝,屈身事后金呢?

其实,尚可喜之投靠后金,是有极大的苦衷,他为自存投身明军,一面效力明朝,一面四处打探父亲尚学礼的消息。翌年,他在皮岛见到了父亲。可不久,其父就在楼子山阵亡了。惊闻噩耗,尚可喜“急归,踊哭泣之哀,感动行路”。

尚可喜:三藩结局最好的一个

毛文龙欣赏老尚有才,就让尚可喜统领尚学礼所部。崇祯二年毛文龙被杀,黄龙便代领其军。

黄龙也是喜欢问候人家爹娘的角色,对手下太苛刻了,手下受不了就发动兵变,黄龙被囚。尚可喜闻讯,马上回军,并前去看望黄龙,他与李维鸾等人集众斩首乱者十余人,迎黄龙还帅府。可见,尚可喜对明朝是忠心耿耿的,绝无叛逆之心。

黄龙得救了,当然非常感谢老尚,没想到想废了黄龙的主谋却还没瞅出来,这个兵变的主谋是沈世魁。尚可喜平定叛乱,出了大风头,沈世魁能放过他吗?一个破坏老子全盘计划的家伙!

崇祯六年,黄龙兵败自杀。沈世魁继为主帅,自此便开始找尚可喜的麻烦。不久其部将王庭瑞、袁安邦诬陷尚可喜。沈世魁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就急调尚可喜到皮岛,谋杀之。尚可喜接到檄令,毫无戒备,又鉴于当时其部众“皆抱无家之痛,又衣粮不继,进退维谷,众汹汹无固志”,因此立即兵发广鹿岛,前往皮岛。可是,他们刚到达长山岛就遇上了大风,船不得进。恰在这时,沈世魁又发檄来催。就在此时,他发现其手下诸营将都有熟人带信来迎,唯独与自己一向交好者“无一语至”,再加上风大浪急,不免心疑,遂派人到皮岛探听消息。当他得知沈世魁的阴谋时,不禁抚膺叹曰:我“结发从海上战一十余载,父母妻子先后亡散,今出万死,不顾一生,为朝廷追亡逐叛,城陷家破以至于此,而冒功忌能之人,必欲挤之死地,天下事可知矣。……今权在世奎,欲杀一营将故易易耳。且明帝励精图治,加意边疆,而诸臣恣意营私,牢持门户,厝火有形,叩阍无路,大丈夫具扫除天下志,岂甘以不资之身,为沟中之断耶?”于是决定投靠后金。

尚可喜:三藩结局最好的一个

尚可喜之投靠后金,固然有受皇太极“豁达神武,延揽英雄”吸引的一面,但是最根本的是他的身家性命受到威胁。就尚可喜个人的性格而言,他是很能忍耐的,如黄龙曾窘辱过他,尚可喜忍耐了。当黄龙被哗变士兵囚禁后,他又以德报怨,从大局出发,斩杀哗变者,救出黄龙。其后为协助登州明军歼灭孔有德、耿仲明军,他奉命率军往登州助剿,不巧,在海上遇飓风,船毁人亡。他与部下漂至登州赵家滩,被明军俘获,险被祖大弼错杀。幸亏有认识他的对祖大弼说明情况,再加上黄龙又飞箭来调,这才使其安全回到旅顺,对此,尚可喜也忍耐了。而这次不同了,沈世魁已经摆好架式等着自己去自投罗网,如去皮岛必有性命之忧,那么又如何应付眼前的局势呢?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摆在尚可喜面前的路可以说有五条:一条是按照沈世魁的命令继续前往皮岛,一任其宰割;一条是将计就计,率兵前往皮岛与沈世魁拼个你死我活;一条是还居广鹿岛,向明朝官员或者明朝皇帝上书说明情况,为自己辩解;一条是回广鹿岛,公开与沈世魁对抗,甚至效仿孔有德、耿仲明挑起反明的大旗,与明朝决裂;一条是投降定都沈阳的后金政权,寻求庇护,等待时机,报仇雪恨。

在这五条道路中,第一条无疑是送自己入虎口,不可行;尚可喜的力量不及沈世魁,将计就计前往皮岛与其硬拼,后果难料,没有把握,所以第二条道路也非完全之策,风险很大,不可行;第三条路虽然有其可行性,但对官职卑微的尚可喜来说根本没有上书辩白的机会,即使能上书辩白,也可能成为马后炮,因为沈世魁完全可以在朝廷官员调查之前按违抗军令将其问斩,而且尚可喜也没有什么靠山,再者,当时事出突然,不迅速作出决断是不行的,因而这条路也行不通;依当时尚可喜的力量,回驻广鹿岛,与沈世魁公开对抗,势必招来沈世魁的问罪之师,兵戎一见,尚可喜必败无疑,且这样一来,尚可喜就走上了与整个明朝对抗的道路,一个沈世魁都难以对付的尚可喜又如何对付得了明朝的精兵悍将呢?而且依当时尚可喜的号召力而言,根本比不上孔有德和耿仲明;与前四条道路相比第五条道路是比较可行的,因为到崇祯六年后金军不仅数败明军,给明军以重创,而且攻克了明朝许多军事重镇,如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旅顺、大凌河等。崇祯二年到崇祯三年,又突袭北京,连下迁安、滦州、永平、遵化四城,大败明军,且巧施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又一改其父的做法,大量任用汉人、汉官,这一切不能不影响到尚可喜的选择,所以,他在派卢克用等与皇太极联系归降事宜后,遂决计归降后金。综上可见,尚可喜是被逼弃明归后金的,当然也与皇太极的新政也有关。

尚可喜自归顺后金后,便随后金乃至清朝统治者东征西杀,并屡建奇功。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一日,在多尔衮的指挥下,尚可喜率领属下部队在山海关全力投入战斗。经过激战,大败李自成军,追击至庆都,再败之,斩农民军将领陈光先、谷大成等。待直隶八郡皆定后,尚可喜又分遣马步官兵同固山叶清从德州前往山东,旋移兵山西,所向皆下。又奉命与英亲王阿济格从西路出居庸关,由宣府、大同抵偏头关,再渡黄河至绥德。继而又与固山谭泰攻打延安,大败李锦所部,使其“宵遁”,还分兵追击农民军。顺治二年三月,他又奉命与英亲王等取湖广,继续追击李自成军,由陕西过秦岭,出武关,进入湖北,连下郧阳、荆州、襄阳诸郡,招降农民军将领王光恩、苗时化等,与英亲王会师承天,败农民军,缴获战舰20艘、人数千。接着他又与鳌拜、巴哈纳追击农民军至大冶,擒农民军将领刘芳亮、军师宋献策等。湖北既定,他就与英亲王合兵一处,攻克了江西九江。在获李自成死讯后,他与英亲王班师回京。

顺治三年八月十五日,顺治帝任命恭顺王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与怀顺王耿仲明等率领满、蒙、汉官兵往征湖广与两广。二十日,尚可喜奉命率领所部官兵赴孔有德军,协征湖广等地。不久,即与投靠永历政权的郝摇旗军遇于道州,以铁骑袭之,大获全胜。在孔有德、耿仲明等攻取衡州、长沙后,他们又合兵一处,克武冈、沅州,底定湖南。顺治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尚可喜随孔有德班师回京。

顺治六年,尚可喜奉命出征广东,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到顺治八年广东基本上处于清朝的控制之下。但不久形势又严峻起来。顺治九年,在农民军的打击下,短短几个月,清朝便“两蹶名王”。与此同时,攻克桂林的李定国为扩大战果,转而准备进攻梧州。面对广西岌岌可危的形势,广东巡抚李栖凤等主张“闭关谢使,扼要自全”,对此,尚可喜表示反对,说“不然,定南陷殁,诸将无主,当危疑悲惧之秋,求救于本藩,其心固知有朝廷也。本藩镇抚一方,即悖逆已形,犹且多方招谕,冀其归顺。今粤西文武官兵皆我朝豢养旧人,一旦流离,岂忍坐视。粤西与广东地连唇齿,缨冠之救,义不容辞。若不发兵运饷,加意怀来,彼无所归附,势必投逆,顺流而东下,为患方大,是更遗朝廷东顾之忧,谁任此时失抚之咎?救而有误,本藩一身当之,不以相累也”。说完,即采取行动,一面派兵将往援驻守梧州的马雄,一面安置溃败下来的清朝官兵。九月,终于收复梧州。

顺治十年,面对李定国再犯梧州,进围肇庆,尚可喜立即率兵赶赴肇庆,进行部署,并邀靖南王军助战,终于挫败李定国的进攻,迫其解围而去。

顺治十一年,李定国攻克高州,继又占领阳春、阳江、恩平诸邑,遣兵营于肇庆,与尚可喜率领的清军隔水相望。如何对敌,总督李率泰先主张守新兴,后主张守高明,对此尚可喜表示反对,说“定国剧寇,非大创之,必无两立之势。今之所急,在战不在守”,并具体陈明利害。无奈李率泰不听劝告,令总兵官郭虎、副将杜豹往守高明。翌年九月,尚可喜与靖南王率兵赴江门,援救甲喇章京田云龙,水陆并进,败李定国两路军。同月,为解高明之围,尚可喜等设计诱李定国军,使其中伏败北退兵,并擒其总兵武君禧、游击王天才等16人。

九月三十日,李定国攻克高明,进围新会,由于守将吴进功等的全力守御,新会仍控制在清军手里。为解新会之围,尚可喜等率军往援,十一月十四日,抵新会,两军交战,大败李定国军。到顺治十二年二月,又收复了广东高、雷、廉三府并所属肇庆府属、罗定属三州18县及广西横州、郁林州、北流等州县。

老尚把南明余孽一荡扫平,下面就要逐鹿中原了,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作战,谁胜了就是北京的主人。

他主要是同农民军的余部作战,即同大顺军余部和大西军余部作战。大顺军失去李自成后便与南明隆武政权联合起来。后来他们又与永历政权联合起来;大西军余部也提出了“扶明讨逆”的口号,并与永历政权就联合抗清问题进行谈判。短短几年时间,他们便实现了与南明政权的联合,成为南明政权与清朝抗衡的工具。很显然,这时的大顺军和大西军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的抗清既是为自己,又是为南明,不像以前全是为了自己。不过,无论是为谁而抗清,都是清朝所不允许的。

作为清朝的名臣战将,尚可喜没有理由不执行清朝统治者的命令,不去追击农民军和帮助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权,否则即是不忠,不仅要丢前程,而且身家性命也可能不保。另外,尚可喜投靠清朝以来,清朝对其可谓恩宠有加,一方面封他为智顺王、平南王,另一方面给他各种赏赐,这些都使尚可喜感恩图报。相反尚可喜与农民军从无来往。因此说,尚可喜与农民军兵戎相见是各为其主。

顺治初年,清朝统治者曾分封了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四个异姓王,后来四位藩王只剩下三位,即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底,平西王吴三桂反叛清朝。在吴三桂的利诱与煽动下,南方的许多汉官降将纷纷倒戈叛清。康熙十三年二月,孔有德的女婿广西将军孙延龄在桂林背叛清朝,与吴三桂遥相呼应。更为严重的是康熙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起兵叛清。由于 “三藩”中有两藩公开叛清,康熙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尚可喜之子讨寇将军尚之信不知何故也接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的伪号,杀其父谋士金光,炮击清军兵营,所以后人将吴三桂挑起的这次叛乱称为“三藩之乱”。

其实,将吴三桂挑起的这次叛乱称之为“三藩之乱”是不准确的,因为当时尚可喜是尚藩之主,而尚可喜自始至终没有参与叛乱。

老尚是明白人,他不愿意跟老吴混,他多次请求康熙让他回家养老,反复请求,大大满足了康麻子的虚荣心,康麻子满意了,就批准老尚的请求,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老尚终于撇清了与老吴的纠葛,跑出现场,归老辽东。

康麻子这不叫撤三藩,充其量是撤二藩,不管怎么说,老尚这辈子算是风光了。老吴嘛,落得里外不是人了。

本文作者:壮士撩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442775335927860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尚可喜   康熙   明朝   毛文龙   吴三桂   皇太极   耿仲明   清朝   洪承畴   鳌拜   不完美妈妈   朝鲜   袁崇焕   尚之信   孔有德   楚庄王   代县   政治   李自成   沈阳   老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