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历史上汉中划归陕西真是为了防止四川割据,削弱四川吗?

网络整理 2019-05-24 最新信息

经常看到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元朝时建省,为了防止四川盆地的势力割据做大,从而将四川盆地北部的门户汉中划归陕西省。网络上到处流传着这一说法,我认为这一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说法搞得好像汉中划归陕西以后,四川就无险可守一样。汉中对四川盆地攻防的屏障作用,这一点值得肯定,但还没有到威胁四川盆地防守命脉的地步。即便汉中划归陕西,四川盆地北部还有大巴山这道天然的屏障,而在大巴山后面,还有剑阁这样的天险可以防守。三国时,钟会邓艾伐蜀,钟会的大军在占领汉中以后继续前进,在剑阁被姜维的军队阻拦。而邓艾的军队则是通过阴平小道绕过剑阁,奇袭江油才得以成功。除此之外,还有明朝初年傅友德领兵偷渡阴平天险摩天岭灭大夏国。但不意味着走阴平小道都可以成功。五代时期,石敬瑭进攻剑南东西二川时,也想效法邓艾,但没有成功,被剑南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识破,从而被阻挡在江油西北。

在中国古代,占据四川的割据政权即便占领汉中也无法保证汉中左翼阴平方向的安危,除非同时占据汉中和陇南。同时即便没有汉中,甚至没有剑阁和大巴山,四川同样难以攻陷。而到了南宋末期,蒙古进攻南宋,蒙古军队很快攻下了汉中并且攻占了广元占据了剑阁,但却无法占据整个四川。四川防御使余玠在四川使用堡垒防守战术,生生拖住蒙古军队。

余玠所采用的堡垒防御体系就是:在几个重要的州府驻地,根据地理环境,沿着山势修建堡垒,并且在堡垒中储存粮食,同时把州府设在堡垒之中。如果蒙古军队前来进攻,所有城中军民都撤至堡垒中,坚壁清野,使蒙军无法破坏地方政权,并且又不能劫掠老百姓,当蒙军的进攻出现颓势以后,堡垒中的正规军和城外游记的义军便会轮番骚扰,蒙军最终会因粮草耗尽而被迫撤退。这些堡垒又相互联成一气,战事一起,可以互为犄角。除此之外,在四川盆地内还建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堡垒,这些堡垒全部都首尾相接,从川北到川南、川西到川东,在四川盆地的群山万壑之间,倚靠着四川盆地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了一面巨大的网,阻挡蒙古军队通过长江进攻长江中下游地区。

历史上汉中划归陕西真是为了防止四川割据,削弱四川吗?

四川盆地内的堡垒防御体系

从公元1242年以来一直到南宋灭亡,四川依靠山城堡垒防御体系与蒙古军队对抗超过三十年。直到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元世祖忽必烈答应不伤害城中百姓,南宋钓鱼城守将才弃城投降。从余玠在钓鱼城建立山城堡垒防御体系开始到1279年结束,四川、重庆军民在钓鱼城坚守超过36年。

历史上汉中划归陕西真是为了防止四川割据,削弱四川吗?

由此可见,四川即便没有汉中,也足以依托大巴山和剑阁防守,甚至在没有大巴山和剑阁的情况下,还可以倚仗四川盆地内的江河群山进行防守。四川省有一个别称——“千河之省”,四川全省有1400余条大小河流,是名副其实的“千河之省。南宋军民在四川丢掉汉中、剑阁之后,在没有秦岭和大巴山的屏障下,依然可以凭借山川河流进行守卫。不仅体现了四川人民坚韧的意志,同时也反映了四川盆地内强大的地缘环境优势足以防御侵入者。傅友德和邓艾偷渡阴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其进攻重心在于成都。而南宋时期,蒙古军队也在1235年攻宋时很快到达成都城下,肆虐川西。其后余玠将防守重点放到川东川北之后,才将蒙古军队拖入泥潭。

历史上汉中划归陕西真是为了防止四川割据,削弱四川吗?

钓鱼城旧址

如果元朝真想分化四川,那就直接把大巴山以来的四川广元巴中等地划给陕西,那四川北部才是真正的无险可守!如果这样,占据四川盆地的割据政权才无宁日,始终会面临北方的威胁。如果大巴山剑阁还在四川手里,足以硬对北面的威胁。

本文作者:啦啦啦小小宇(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416193670093261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四川   汉中   剑阁   陕西   大巴山脉   南宋   历史   重庆穿越之旅   余玠   元朝   蒙古   邓艾   江油   广元   傅友德   忽必烈   钟会   石敬瑭   姜维   成都   长江   明朝   三国   秦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